学会哄自己开心!成年人心甘情愿为这种玩具买单
市场风向标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情感经济的崛起,玩具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儿童娱乐工具,逐渐演变为成年人情感表达的载体和社交互动的媒介。泡泡玛特、麦当劳、澳捷尔等品牌近期推出以食物元素为造型的系列玩具,通过创新设计、场景营销和情感共鸣,成功将玩具产品转化为“社交货币”和“情绪刚需”。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当代消费者对情感价值、社交分享和个性化体验的强烈需求,也为企业提供了产品研发到品牌塑造的新思路。
01、泡泡玛特LABUBU:快闪+盲盒=社交货币制造机
传统玩具的消费场景是“买回家玩”,但泡泡玛特的策略是“在现场玩”。近期,泡泡玛特旗下超人气IP LABUBU 推“THE MONSTERS怪味便利店”系列手办,包括牛奶、泡面、炸虾、饭团等12个常规款手办和1个隐藏款手办,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核心商圈开展系列主题快闪活动,在线上线下引发抢购热潮,在二手社交平台上,该系列产品最贵的已经被炒到2600元以上,溢价近十倍。
快闪店不仅是销售场,更是“可参与、可互动、可分享”的体验制造机:消费者挤在“泡面货架”前挑盲盒,举着“炸虾手办”和店里的LABUBU合影,把开箱视频发到社交平台后,又能吸引更多人打卡。这种“线下体验+线上裂变”的闭环营销方式,从“买了就走”的商品,变成了“值得专门去一趟”的社交事件。
“THE MONSTERS怪味便利店”系列手办的火爆证明玩具不仅仅是单纯的玩具,更是年轻人的“情绪载体”,是他们“发社媒动态的素材”和“跟朋友聊天的谈资”。与其单纯卖产品,不如设计一个“让人想拍照、想分享”的互动场景——快闪店、主题展、限定活动,都是快速获客、高转化的抓手。
02、“迷你麦当劳”系列玩具:用“童年回忆+场景收藏”引发情感共鸣
7月1日,麦当劳推出的全新的 “迷你麦当劳”(Lil McDonald's) 系列玩具,以21款微缩模型精准复刻品牌经典元素——从门店招牌、收银台、薯条盒、饮料机到送货卡车、幽灵桶、带有麦当劳APP的手机等。作为全球餐饮顶流IP,麦当劳自带庞大用户基础,这款主打“童年回忆杀”的玩具上线即引发抢购热潮,网友直言“圆梦了,终于拥有自己的麦麦餐厅”“ALL in全都要”。
“迷你麦当劳”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具备消费能力的成年群体,对他们而言,玩具不是“哄孩子的工具”,而是“圆童年梦想的载体”,很多网友表示该系列玩具“对小朋友来说很幼稚,对成年人却刚刚好”。21款玩具设计覆盖麦当劳“堂食-外带-配送”全场景,用户通过购买开心乐园餐逐步收集,最终拼搭出专属的“迷你麦当劳餐厅”。这种“集卡式收集+场景搭建”的玩法,既满足了收藏欲,又通过网友自发的“桌面摆拍”“收集进度分享”,在社交平台形成“晒娃式晒玩具”的现象级话题,进一步扩大产品声量。
玩具早已不是孩子的专属,企业要抓住成人玩具的“情绪价值”,深度挖掘成年人的怀旧、治愈、收藏等情感痛点,用产品设计成为他们的“情绪出口”,这或许正是打开新增长曲线的核心钥匙。
03、澳捷尔毛绒冰室:“港式点心”+“治愈感”成为“小确幸”
6月6日,专注毛绒玩具的澳捷尔推出“正点毛绒冰室”,主打“萌到犯规”的港式点心造型玩具,将传统港点与毛绒玩具结合,精准戳中“吃货+毛绒控”双群体。软fufu的毛绒烧鹅、能当挂包挂件的糯米鸡、自带魔性表情包的红米肠……每一款产品都让网友直呼:“舍不得吃,但想一直抱着”“上班摸鱼捏两下,压力瞬间没了”。
澳捷尔毛绒冰室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关键的突破点在于“情感价值”:毛绒材质自带“治愈感”,港式点心的造型唤醒“港风回忆”,而“可抱玩”的设计让产品从“一次性消费品”变成了“长期陪伴物”,精准击中了年轻人“需要放松、渴望温暖”的情绪需求。
当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买个玩具”,而是需要“买一份开心”“买一份治愈”,企业就要学会用产品设计传递情绪:软萌的造型、治愈的配色、能互动的细节,都能让玩具从“商品”变成“生活中的小确幸”。
结语
从泡泡玛特的快闪便利店互动,到麦当劳的童年回忆杀,再到澳捷尔的治愈系毛绒冰室,这些案例共同印证了一个趋势:玩具行业已迈入“情绪驱动”的新时代,具有烟火气的玩具产品,正成为连接用户情感、激活消费欲望的关键密码。未来,能否精准捕捉消费者的情感痛点,能否通过产品设计传递温度与共鸣,将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对于企业而言,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当玩具不再只是玩具,而是成为情感的寄托和社交的纽带,行业的想象空间也将被无限拓展。在这一浪潮中,唯有持续挖掘情绪价值、打造差异化体验的品牌,才能抢占先机,赢得用户。
2025年10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玩协主办的CTE中国玩具展&潮玩展将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届时众多企业将携新品亮相。
注:图片来源于企业及公开平台 。
文/编辑:高永珍
相关新闻

潮玩作为玩具市场的新型消费形式,近年来发展迅猛,已从单纯的娱乐载体升级为融合情感价值、文化符号与社交属性的综合业态。其背后折射的,是 Z 世代消费群体对个性化表达的追求,以及 IP 经济在全产业链的深度渗透。
为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水平,加快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简称中国玩协)与重点产业集群在思维创新、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开展多维度共建工作。

今悉深受爱戴、富有远见卓识的孩之宝前董事长兼CEO Alan Hassenfeld 先生不幸逝世,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简称中国玩协)表示深切哀悼,并向他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

“孩子不爱骑、学不会骑车,往往是产品设计的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这句看似简单的产品洞察,背后是优贝RoyalBaby(以下简称优贝)创始人、北京优贝百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仝立新深耕儿童骑乘领域16年的深刻思考。

当 “颜值即正义” 的消费逻辑在市场上主导多年后,一股另类的 “颜值” 正悄然崛起 —— 追求多元审美的文化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新趋势。Labubu 便是这一潮流的典型代表:这个长着尖牙、有着不对称瞳孔与杂乱毛发的 “小怪兽”,凭借跳出传统审美的独特设计,迅速在全球掀起热潮。

当大模型巨头们接连布局AI智能玩具,一场交互革命正在重塑行业格局。近期,OpenAI与玩具巨头美泰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今年推出首款AI智能玩具。同时,在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刚刚结束的原动力大会上,AI智能玩具也是重点之一。这些动作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AI智能玩具正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