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品牌获千万美元投资 背后是这个玩具巨头
近日,全球玩具巨头Spin Master宣布旗下专注于投资并购的子公司Spin Master Ventures领投美国母婴品牌Lalo,此举为Lalo带来1010万美元资金支持。Lalo有何魅力引来大笔注资?在玩具业务之外,Spin Master意图谱写怎样的新故事?
DTC模式个性化营销
Lalo市场增速迅猛
Lalo是一个成立于2019年的新品牌,此次收获101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Spin Master Ventures领投,跟投方包括美国婴儿用品电商平台Babylist、著名球星Kevin Durant及其经纪人Rich Kleiman组建的投资公司35V,美妆品牌ILIA Beauty创始人Sasha Plavsic的Untold Holdings。
Lalo自成立以来,兼顾父母与婴儿需求,专注于为现代家庭设计智能、实用和富有美感的母婴产品,通过关注产品质量、适应性和审美吸引力,为日常育儿提供了一种新鲜而全面的解决方案。凭借这一点,Lalo迅速在竞争激烈的婴幼儿用品领域脱颖而出,收获了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目前,Lalo已推出的品类包括婴幼儿使用的餐椅、餐具、玩具、家具、纺织物等,此外,该公司的产品经营范围还在不断延伸,洗浴用品、健身架等品类也陆续面市新品。
在销售渠道方面,Lalo没有采用传统的经销商模式,而是采用美国近年来流行的DTC模式,自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自有营销平台。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品牌方可以以产品、技术为驱动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Lalo通过在facebook向购物者提供Messanger直达广告,吸引他们通过Messenger互动,并根据互动结果引导顾客,为客户打造个性化的购物方案与体验,提升销售转化效果,与网站直达广告相比,Messenger的转换率达到了三倍。
不断打破产品边界,加之消费者乐于接受的精准便捷购物模式,使得Lalo成为市场上增长最快的婴幼儿品牌之一,畅销产品包括儿童餐椅、游戏桌、洗浴用品、健身架等。两年前,Lalo就曾表示其收入已实现翻两番,2022年,Lalo推出了超过25个新的sku,据其透露,预计将在未来6个月内实现盈利。
亮眼的销售表现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关注。2021年,Lalo获得种子轮融资,融资金额为560万美元。
此次Spin Master Ventures对Lalo的投资,凸显了对Lalo为全球母婴家庭提供高质量产品的认可,以及独特发展模式的信心。Spin Master联合创始人Anton Rabie表示:“我们创建Spin Ventures是为了更接近我们的创业初心,同时也帮助其他企业扩大业务规模。Lalo创新性的特质对于推动业务增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高兴能成为Lalo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
涉足游戏教育科技
Spin Master跨界投资不断
这并非Spin Master首次在投资并购市场上崭露头角。实际上,自2021年成立专注于投资并购的子公司Spin Master Ventures (SMV)以来,Spin Master加快了扩张的脚步,已发起对多家公司的投资并购,被投对象所在领域涉及游戏、教育、科技等。
Spin Master Ventures成立之初,便对两家公司进行了少数股权投资。
其中,Nørdlight是一家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移动游戏开发公司,在移动游戏行业拥有50多年的经验,曾创造了Candy Crush Saga 和King.com等爆款游戏。
2016年,Nørdlight收购了瑞典应用程序制造商Toca Boca及其子公司Sago Mini。疫情期间,数字游戏一直是其利润的增长点,2020年,该部门收入增长了193.1%至7680万美元。
2022年,Spin Master Ventures更是一举收购Nørdlight,加速了Spin Master在数字游戏领域将其自有IP商业化的进程。同年,Spin Master Ventures还完成了对加拿大拼图企业4D Brands International和独立桌游工作室SolidRoots的并购。
Spin Master Ventures的投资对象还包括加拿大教育科技平台 Hoot Reading,该平台提供在线辅导服务,通过直播视频课程将孩子与老师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学习识字技能。根据 Hoot Reading 发布的消息,它在由Spin Master Ventures领投的种子轮融资中获得了约240万美元。
自2018年推出以来,Hoot Reading已提供超过100,000节课程,并且呈现继续增长势头。Hoot Reading援引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到2028年,全球在线辅导市场的价值估计将增长15.6%。
进入2023年,Spin Master再次传来并购消息,从美国研发型高科技企业创首国际(Innovation First International)手中收购智能玩具品牌HexBug赫宝。
HexBug赫宝以较高的科技含量、有趣的玩法以及教育功能著称,曾多次获得美国TOTY玩具大奖,还曾连续两年获得含金量最高的“年度最佳玩具大奖”。纳诺虫(Nano)是其代表产品之一,这款逼真智能的微型昆虫类机器人玩具,给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提供丰富想象空间。
对于此次收购,Spin Master表示,将结合HexBug赫宝在智能产品方面的创新技术,融入到旗下的全品类产品中,并凭借公司本身广泛的全球覆盖面,扩大品牌及产品影响力。
以并购促增长
快速扩大全球版图
频频出手背后是Spin Master加快其玩具、娱乐和数字游戏业务增长的迫切需求。
关于Spin Master Ventures成立的初衷,Spin Master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Ronnen Harary曾表示,“玩具、娱乐和数字游戏行业的创新步伐正在迅速加快,通过对具有良好创意的领先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可以增加获得潜在改变游戏规则的思维和占领市场的机会。”
因此,Spin Master Ventures自成立以来便将投资眼光集中在中长期发展趋势上,包括新兴技术、开创性服务以及其他可以加强Spin Master产品的领域。
Spin Master Ventures 的投资策略包括少数股权投资,其中既涵盖初创公司,例如对新团队和新颖创意进行投资,也包括为已证明其产品和市场契合度的新兴企业提供增长所需的资本。在地域侧重性方面,SMV放眼全球,但初期以北美和欧洲为中心。
不到两年时间,Spin Master Ventures的投资收益已经充分显现。正如Spin Master对收购Nørdlight的点评中称,“此次收购将数字游戏创意中心增长至Spin Master总收入的20%。利用不断扩大的能力和宝贵的知识产权,更好地构建常青数字游戏资产。”
而本次投资Lalo这样一个快速成长中的母婴品牌,也为Spin Master在玩具和游戏之外开辟了新的业务板块,为这家国际巨头进一步扩大全球版图提供了新的抓手。
结语: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Spin Master需要不断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讲述更多更有新意的故事。除了不断推出各种创新产品之外,投资并购不仅给Spin Master带来新业务、技术和人才,还有全球各区域市场本地化运营的经验,也将赋予公司更多元化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拓宽国际影响力。Spin Master Ventures的下一次出手,值得期待。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品牌官方平台及相关媒体报道
相关新闻


近日,玩具品牌52TOYS再次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设计,在国内玩具市场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粉红风潮”。

随着中国玩具市场近十几年来的迅猛崛起,众多国际品牌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在这股热潮中,一个“生于德国,长于中国”的品牌尤为引人注目,那就是Hape品牌。近期,中国玩协全媒体中心专访了Hape品牌的创始人兼总裁Peter Handstein先生。这位深耕中国市场数十载的德国企业家,不仅带领Hape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更通过深入了解中国政策、洞察市场变化,逐渐将自己锤炼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通”。在采访中,Peter先生不仅分享了Hape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秘诀,还深入剖析了中国制造业如何成为Hape品牌扎根中国、枝繁叶茂的坚实后盾。他坦言:“Hape品牌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中国这片沃土提供的无限机遇。”

近年来,永嘉县大力推进教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永嘉县教玩具产业的发展之路还要从桥下镇说起。 5月,中国教玩具之都品牌发展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教玩具之都国际博览会(后简称大会)在桥下镇顺利举办,华夏游乐有限公司(后简称华夏游乐)作为国内教玩具及游乐设备行业的巨龙企业,携新品“酷跑游戏1.0”亮相。华夏游乐董事长金利群兴奋地向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全媒体中心介绍这套产品有别于其他参展产品之处,并表示:“我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就是,坚持产品创新,把品牌做大、质量做好、售后服务做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母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为了响应政府提倡的“新质生产力”,世喜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建立“北大医学-世喜母婴产品研发联合实验室”,旨在融合科技和医学优势,提升母婴产品的研发水平和品质标准。

奥飞娱乐日前披露的财报显示,2023年该公司营收27.39亿元,同比增长3.09%;归母净利润9364.26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其中,玩具销售收入11.67亿元,同比增长17.86%。在IP孵化和“玩具+IP”的运营上,奥飞娱乐已打造出一套独特方法论,从近期热播的《量子战队之恐龙守护2》中可见一斑。近日,奥飞娱乐量子战队玩具业务负责人高嘉维接受中国玩协全媒体中心采访,分享他对于“玩具+IP”的探索思路。